专家引领赋新能 启思践行促成长
——“吴江区卓越校长创新培育计划项目”到同里中学入校实地指导
3月29日,“吴江区卓越校长创新培育计划项目(第二期)”北京师范大学项目组入校实地指导活动在吴江区同里中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中,有幸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校长郑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刘文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中小学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余凯,以及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创新业务部部长王向明等四位教育专家为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此外,吴江区教师发展中心盛伟华、吴萍,教育局组织科纪蓉亲临现场,与吴江区“卓越校长班”初中第二组的9位校长学员共同参与,共同指导同里中学的学校发展。
参观校园
在朱祥校长、陈园书记的带领下,项目组专家、领导和学员们共同参观了学校的同文园、润华园、仁美园,廉政馆、金松岑国学馆、校史陈列馆,同川楼、天放楼以及名士廊、校训墙等多个标志性校园景点,那些先贤、名士、校友与同里中学的渊源在陆国元副校长绘声绘色的故事演绎中,生动鲜活、励志感人。
工作汇报
朱祥校长向项目组专家和成员们作专题汇报:《同里中学开启新篇章》,围绕追本溯源、践行仁美、星辰璀璨等三个篇章,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路径,从学校确立思想理念文化、建设物质视听文化、科学制定仁美文化入手,全面展示了同里中学在践行仁美中的丰硕创新成果,并就如何深挖、延展学校内涵建设寻求专家的指导。
专家点评
与会专家对同里中学所倡导的“仁美”内涵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学校紧密结合历史的积淀及文脉的传承,深入挖掘教育理念的精髓,走出了一条文化建设特色之路。
刘文江
同里中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将“仁美”作为教育的符号,做教育的顶层设计很恰切。学校注重抓课堂,尤其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进行课例的研究,是一种贴地的行走,很值得赞许。同时也指出,底蕴深厚需要与时俱进,既要秉持优质历史,也要对未来的不确定做预判,致力于培养时代新人。
郑洁
我们参观校园,生动的故事还在耳畔回想,对金松岑、薛凤昌等办学大家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红楼、天放楼、同川自治学社、丽则女校......这些独有的素材,如何变成课程落地生根,是学校需要继续思考的。面对未来断崖式的生源回落,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会面临一场考验,相信,在同里中学和谐的班子成员的带领下,这些问题都会有最好的答案。
余凯
同里中学是一所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的场所:百年的办学历史、生动的办学故事、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物质资源和精神文化的挖掘上比较突出,那些精神文化体现在校训墙、先贤人物及文字表达里。对于“仁美”的解读,可以从“里仁为美”延展到教育生态的层面,继而联想到“乐群”、“合作”等;对于“美”,它应该是美育的代名词,是一种审美的表达;对于“仁”,要突出家国情怀。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应该从历史、区位、生源、学段等维度着手,走出历史,放眼新时代。
盛伟华
盛主任首先感谢专家的入校指导,效果显著。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要讲好校友、先贤故事,要将文化的浸润与实践深度链接到教师和学生那里,朱校长带头贴地行走的态度,是卓越校长的必备特质。
学员心得
刘波
120载岁月风华,镌刻着同里教育事业不朽的功绩,也承载着一代代同中人的逐梦足迹。今天上午,我们徜徉在历史积淀与时代创新相交融的美丽校园,聆听陈书记、朱校长和陆校长如数家珍般的介绍与分享,百年文化积淀和底蕴赋予了学校中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自信笑容。现在的同中人,尊古不守旧,坚守能应变,用创新、包容、美育在新校园的起跑线上,儒雅蓬勃地不断生长。我想这也正是当今把握变革之下的历史机遇,以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工程为支点,书写吴江教育的新篇章的优秀模板,也是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
殷新毅
参观同里中学校史馆,详实的文字、图片和实物史料,展示了这所百年老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凸显了金松岑、薛凤昌及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听了朱祥校长对同里中学的介绍,理解到仁美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印象最深刻的是仁美课堂,将常态课上成优质课,让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落到课堂,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
陈恺
今日有幸迈入同里中学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深厚的历史底蕴扑面而来。在此次培训中,我深深领悟到“仁美”文化的内涵,它不仅是我们学校的精神标识,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行为准则的高度凝练。"仁"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与包容,"美"则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追求卓越,塑造美好的心灵。在此次培训中,专家们围绕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发扬学校文化,以及我们应该办成一所怎样的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等核心议题,发表了具有深度且富有前瞻性的见解。这场培训是一次精神洗礼,也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升华,让我受益匪浅。
吴振华
千年古镇、世界同里,百年校园、崇德明志。今天上午有幸参观了百年老校同里中学,聆听了同里中学朱校长的汇报,深刻感受到了同里中学人身上焕发出来的那种带有浓厚历史底蕴的教育特质。同里中学是一所具有120多年历史的百年老校,1902年,著名国学大师、近代史上吴江三杰之一的金松岑先生在吴江同里创办了同川学堂,开了吴江新式学校先河。“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在历史的长河中,同里中学虽数次易址,但学校的“仁美”理念始终未变。可以说,‘仁美’二字已凝聚于校园的每一处方寸之间,已浸润于全校每一名师生的心目之中。当下,同里中学在学校教育和发展中紧紧围绕“仁美”这一文化中心,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全面提升师生的“仁美”素养。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仁美”的示范作用,领导力不是管理,也不是职位,而是一种“向前迈进”并且“鼓舞他人”的变革行为。
汤张艳
同里中学底蕴深厚,行走校园,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浓郁气息,一百多年来以“仁”和“美”为核心,以仁为美,教师乐教善教,学生勤学多才。聆听了朱祥校长的介绍和专家的分析指导,感受到了仁美教育的强大音符:仁美学生,仁美教师,仁美教研,仁美课堂。同里中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定会构建一个更好的教育生态和学校文化,让这所古老的学校迸发出新的活力。
朱玉林
走进同里中学,学校的文化设计和校史展览令人眼前一亮,陆国元副校长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述,让人充分领略学校的文化底蕴。聆听了朱祥校长的报告后,对学校的仁美教育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走进到走出同里中学,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我会设计什么样的毕业生形象。因为学校对于“培养什么人”的回答越是清晰、具体、形象,就越能凝聚广泛的共识,引领学校将教育价值转化成具体可感的教育细节。我想,符合同里中学的毕业生形象首先要从校史中探寻,更要从师生中问询,要从国家政策中遵循,还要从同里古镇文化中找寻。同里中学的办学,凸显了乡镇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的特点,是一所凝聚乡土文化历史,育苏南古镇时代新人的优质学校。
陆晓红
重回同中,重温“仁美”文化,无比欣喜。同中奋斗的十一年光阴,在我的教育生涯里留下厚重的痕迹。离开多年,始终念念不忘。同中人、同中景、同中文化,刻在我的生命里;百年老校独有的气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教育生活方式和教育情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它的最后成果是集体人格。”这是余秋雨的解读。“仁美”文化的具象是什么?也许就是每一个在这里、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身上带有的印记。